三七中文

最近更新
字:
关灯 护眼
三七中文 > 辽末悲歌 > 第44章 奏章写得明确

第44章 奏章写得明确

。然而时隔不久耶律淳病死,其妻萧德妃摄政,金兵南下再犯,耶律大石审时度势之下,与萧德妃一起投奔天祚帝。但天祚帝不能原谅大石擅立皇帝的作为,也不能接受大石“养兵待时”的意见,这使得大石深自疑虑。

后天祚帝执意出夹山向金用兵。这在耶律大石看来,简直就是以卵击石,荒唐至极的决策。当年辽兵数十万人马都被金人杀得支离破碎,更何况如今的这些残兵败将?

在经过多次劝阻无效后,绝望的耶律大石终于听从皇后萧夺里懒娘娘的建议,为了给大辽复兴保留一苗火种,只好带领亲信随员200人夜遁西北。此时的他思想得很单纯,只是逃,他要逃出生天活下来,因为只有活着才有重振大辽的希望。他要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而非是效项羽壮烈刎乌江。

依靠着祖宗的余威和自己的卓谋,他联合纠集起分散在各地的昔日部分下属队伍,开始泼山涉水,过黑水,西行可敦城,驻军于北庭都护府,会集威武、崇德、会蕃、新、大林、紫河、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、敌剌、王纪剌、茶赤剌、也喜、鼻古德、尼剌、达剌乖、达密里、密儿纪、合主、乌古里、阻卜、普速完、唐古、忽母思、奚的、纠而毕十八部王之众。

果然未出耶律大石所料,此时由南面战场传来了消息,辽兵大败与金,天祚帝被俘。这是天大的耻辱啊,辽国至此算是名存实亡了。耶律大石痛心疾首,他晓谕众人说:“我祖宗艰难创业,历世九主,经年二百。金以臣属,逼我国家,残我黎庶,屠翦我州邑,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,日夜痛心疾首。我今仗义而西,欲借力诸蕃,翦我仇敌,复我疆宇。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,忧我社稷,思共救君父,济生民於难者乎?”言语悲烈铿镪,使闻者无不感恸五内,于是得精兵一万余人,设置官吏,编列排甲。从此以可敦城为根基养精蓄锐,凭借着这里易守难攻以及水草丰美、土地肥沃的地理优势,为敌者败之,降附者安抚。兵力日益强大,士气随势高涨,逐渐站稳脚跟,壮大了起来。此时正好成了大辽皇储秦王耶律定安身立命的去处。

正文第一百零九节

更新时间:3-1319:16:12本章字数:2336

又周转经日,鏖战奔波得疲惫不堪的韩可孤部终于摆脱金兵的围追堵截,进驻云内州。

本来云内州刺史萧理准备迎接韩可孤入住刺史衙门办公,但韩可孤考虑此举有鸠占鹊巢的嫌疑,况且身边重兵虽然一路行来多受损失,但几千人还是有的。若贸然入城一来搅扰民生,二来不利于备战,所以在靠近刺史衙门的石拐地征用一处大户人家的民宅新立衙门,做为韩可孤的临时办公所在。

云内州由来悠远,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便于此筑九原郡,后鲜卑北魏朝更制建怀朔镇。至五代后属辽治,改设云内州事。幅员辽阔,南临黄河,东西接壤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,大青山、乌拉山兀起中岳,赛罕塔拉草原广阔无边,南部平川一沃千里,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景色宜人,气温适度。黄艾不盖河、哈德门沟、昆都仑河、五当沟、水涧沟、美岱沟等贯通全境,水源丰富,适于动植物生长、繁衍,所以不仅梁黍田盛、蔬果广生,而且牛羊泛养,禽兽衍栖,最是休养生息的好所在。而且有长城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,横亘云内中部,最利防守。金兵虽然彪悍,但也不敢轻易涉足,所以未曾经历过战争涂炭,较之兴中、隆圣等地安静许多,是个养精蓄锐的好地方。

韩可孤一行浩浩荡荡进驻云内,先期过来的李长风等人带着二百余勇远出三十里迎接。

由于韩可孤此时位高爵显,又隐隐有领袖西南的气象,所以声名广播,萧理不敢怠慢,早早把城门大开,带领一众高级官吏将员候在那里迎接。

做尽些嘘寒问暖的勾当,当夜萧刺史在衙门大摆筵席,为韩可孤洗尘。

这许多日子以来,韩可孤一直寝不安、食难咽,殚精竭虑周旋在金国的包围之中,唯恐一个疏忽就毁掉了这些年辛苦积累起来的些微实力,如今终于跳出了虎狼圈子,从此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的感觉真好,所以一顿饭吃得香甜,酒也喝得不少,萧理隆重而诚恳的招待让他甚为感动。酒席间虽是表面功夫,但也能斟出几分真心,能够与自己烙贴,韩可孤心中多是幸甚。

一连几日,两个目前做为云内州最高级别的长官进行了密谈。

虽然金兵鞭长莫及,云内州至目前少受骚扰,但战乱中人心不轨,州辖面积又大,吏治难免松弛,又有匪盗横行,萧理虽然曾经下过大力气整饬,但都成效不显。此番有韩可孤到来,恰如久旱逢雨。他在北安州执政之时一直以黄老之术安抚民意,但到得隆圣州之后,时乱已盛,便感觉到乱世需用重典,仁慈掌不得兵。他认为云内州的混乱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,对官场必须要严加整顿,尤其对匪盗更加从严镇压,以还黎民一片青天。所谓官者如鱼,民者若水,鱼失水则性命休矣。

如今萧夺里懒帝后娘娘凤驾虽然殡天,但当初的懿旨并不因此失去效力,韩可孤提出在州辖各县征召团结营兵进行训练,从其中择优秀者募做府兵,保卫州城安全,镇压各处匪患。虽然在官阶上萧理较韩可孤小许多,但他仍详细阐述了军垦合一的种种好处,这让萧刺史感动之余又添信任。这便是韩可孤驭人的高明之处,最能贯彻“同病相救,同情相成,同好相趋。”乃至“鱼食其饵,乃牵于缗;人食其禄。乃服于君。固以饵取鱼,鱼可杀;以禄取人,人可竭”。的姬周姜尚理论。

虽然之前有娘娘懿旨,但如今终是薨了,韩可孤不肯失了礼数,也是尊重耶律大石的意思,亲拟出一份奏章,请示朝廷允募兵、除患匪、备战未然。

着重介绍云内州的现况,所辖之地行伍空虚、兵力单薄,欲尊请圣意立军府,招募各县壮健朴实之乡民,操之以武,训之以忠,总为练兵备战为要务,垦田自给以轻国之重荷,效仿旧唐与金人养兵之法,以立国本。

在韩可孤未驻云内之时,萧理刺史被当地匪患搅扰得焦头烂额,又时时担心金兵侵犯,久思而无对策,如今乍闻这么好的一个办法,他自然大力赞同,也随之向朝廷拟发奏折,提出州事混乱,力有不足,拟选募本州乡勇,所费自处,尤利国之军兴。

两份折子的内容虽然有所差异,但也大同小异,总都是请求建立一支以当地农民为主的军队,仿效旧唐规制和金军成法进行建设。

这是韩可孤经过实践,又综合比评过金、宋、辽军建优劣和参考前朝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。前唐制兵,设折冲军府,以府兵为军队主体。分上、中、下三等府制,上等1200人,中等1000人,下等800人。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,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。每军府辖4~6团,团200人,团设校尉。每团辖2旅,旅100人,旅设旅帅。每旅辖2队,队50人,队设队正。每队分为5火,火10人,火置火长。府兵总称为卫士,善弓马者为越骑,余为步兵、排矛手、步射。平时讲武习射,每年冬季由军府组织教战。主要任务是轮流宿卫,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。服役和从事农业生产密切结合,体现了兵农合一的特点,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、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。

又设团结兵结营,春夏归农,秋冬追集,服役期间发给身粮酱菜。团结兵不入军籍,一般在本境内防守,或应调配合作战,军事任务结束,即囚乡耕种。

这就大大优于以往大辽军制以契丹子弟为主干,一般选取富户多丁、人材骁勇者充当。举荐前资官、勋官出任各级将领的用人格局,减少了能者荒于野、贫民避征役的弊端。

将弁的选拔也与朝廷委派不同,韩可孤借鉴士子科考的经验,他认为“致安之本,惟在得人”,只有“任官惟贤才”,才能让大辽广得复兴的基础,所以根据军建实际,参考科举制度,面向社会,无分族种,自由报考,公开竞争,欲将这支军队营造成能者上,庸者下的竞争体制。

正文第一百一十节

更新时间:3-1319:16:13本章字数:2421

奏章写得明确,又有事实好处在里面,耶律大石知道分散于各处的残败镇兵不足依靠,也极希望有一支新生的军事力量与自己的人马互为辅翼,牵制打击金兵,再有萧干竭力推荐,便也赞同。秦王本来就唯大石马首是瞻,也知娘娘在兴中时便对此有过懿旨,很快亲自做出批示:“悉心承办,勿以枕忧。”

领旨谢恩毕,韩可孤自感时不我待,立即着手承办,衙门依旧用的原来那处征用的民宅,只悬出公榜,便是向世人作了召示。

所幸,在隆圣州成立的实验固山此次也被韩可孤带了过来,经过选拔,将所有人分成两团,,每营三百五十人,根据单兵作战能力将弱势的一团交给有训导经验的李新带统,他所领的一团强兵交由常子顺兼领。在蔡高岭和李长风的要求下,又选拔抽调五十名精悍丁勇组成亲兵队,本来初定的该队由李长风兼领。但一来他要负责军参事宜,战时无法分身,二来有关冲毛遂自荐,又兼之忠勇出众,所以便将此任委派给他。韩可孤这次倒没有矫情,亲自考校过后,再从亲兵中选出韩风玉、左成等六名府兵,让关冲、萧狗子等人轮番教习马上步下功夫,充当自己的贴身保镖。

辽人重义,尤其珍重乡谊亲情,这几个人都是韩可孤北安州的老乡,或多或少带些亲戚关系,他本意上就是要仿效宋人岳飞的岳家军,打造一支有些私兵性质,能够令行禁止的部队,所以府团的各级军将都必须有些亲谊,使之成为坚强整体的纽带,彼此间才能做到荣辱与共,息息相关,生死关头互成依靠。

云内州治下区域广阔,果然混乱得紧,韩可孤才刚刚捋出些头绪,便不断有游匪四处滋事,这些匪徒或是从各地与金兵战败后逃跑出来的兵勇,辗转流落,无家可回,只得四处流窜,沿途抢窃;或是金、辽交战中被烧毁了房屋,无以生存的百姓,便有强者聚众生出事端,总归都是被逼到了绝地,不得不行苟且之事度命,大多混迹市井,破坏性极大。

行为恶劣,但踪迹分散,集团人数不多,正是些实战练兵的好靶子,韩可孤指示垦兵团,对这些祸害乡里的不良之徒大力清剿。为鼓励兵勇,他悬赏凡捉拿一名匪徒,赏银百钱。虽然由北安而隆圣再到云内州,几经周折之下,韩可孤手里的经费已经无多,但为了垦兵大计,咬咬牙还是挤出了一些。

无论在任何时候,重赏之下都有勇夫,何况赏银的多寡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,府兵们为了向长官证明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所受训练的成果卓著,个个踊跃,人人奋勇,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便擒拿三五个解送上来。

韩可孤此番是下了狠心的,无论游匪、土匪、大盗、小贼,凡滋事者,一经查实,绝不宽宥。

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,韩可孤命人寻来木工,赶制出十几个囚笼,将犯人四肢捆绑,头颅卡进木枷中站立其内,白日里以马车拉动在城中四处游街,夜晚露宿在有重兵把守的军营之中,只管打骂,不给吃喝。根据医官经验,人体存活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和水份,一般人饥饿无食尚能多支持些时日,但渴而无饮,最多也就有三天可活。果然不出三五日,这些囚徒便无一例外惨死于笼中。

由于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,便会严重脱水,体温不断升高,皮肤渐渐干瘪萎缩起了折皱,双唇皴起到开裂,有鲜血渗出,而后成紫黑的结茄,使口不能合,先时还能知道痛苦而发出哭喊声音,及到后来意识逐渐模糊,浑沌中努力发些嘶嘶呵呵的响动,唯有赤红的双晴始终痴痴呆呆盯着人看,很是恐怖。

如此惨状莫说全城的百姓见了发憷,即是久在衙门中任差,用惯了无情手段的蔡高岭之流都有些心底发寒,李长风更是怀疑韩大人是否因为丧族失亲的刺激而变得性情大变了。

韩可孤却另有一套理论,镇压匪乱容不得仁慈。乱世须用韩申之术,“政严猛,好申、韩法,善恶立断。”治乱用强权,才能削弱个体而将国家机器的调度能力推向极致。

按着大辽法律,刑分死、流、杖、徒4种。死刑有绞、斩、凌迟。站笼是活受的死罪,较之凌迟还要令人侧目,市民乡绅虽然恨这些流寇土匪为祸家园,但本性善良,有不忍目睹惨状者便要求废止酷刑,施用仁政。几个慈悲心肠的官员到萧刺史那里告状,认为韩可孤严刑峻法,严重超越了律例,但萧理对此一概置之不理。本来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时代,何况有韩大人这番作为才使云内州匪乱日渐减轻,让他少了许多麻烦,所以极赞韩大人胆识过人,刚强干练。

实战果然锻炼人,这一段时间垦兵成效显著,并且田地活计也未曾落下,划拨的三千亩军垦田庄稼长势喜人,莜麦花色盈绿。韩可孤诸事顺遂,心中甚是得意。

可惜好景不长,由于辽国南部境地几近无存,此时韩可孤可谓身在敌侧广募新军,在朝野声望颇高,自然受秦王猜忌,唯恐尾大不掉,所以取个调职换任的名义调整了与韩可孤关系愈近的萧理职务,另派员行制约之事。

一州主官调动,连带的自然是地方上发生一系列的人事变动,萧理此番调走,将心腹将领及辖下州兵也带去了,剩下五百人编为一伍,做为垦兵第三团,接受韩可孤指挥。

一直供职大林牙院,掌理文翰诏令的林牙承旨耶律奉外放接替萧理的职务。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他自然也要启用自己的班底。于是,一时间云内州的高级官员更换一新。

新刺史耶律奉贵族出身,韩可孤在朝供职时曾与他有过交道,深知其庸,常脱离实际,好文牍议事,是个独凭主观臆断而专行的官僚,比之饱食终日,无所作为更加祸害。所以从心里瞧之不起。

韩可孤心中悲哀,对于朝廷的猜忌他倒并不为己甚,这是早就想到的了。只是今后要与这个人同州共事,定然常有掣肘之处。但此时箭已上弦,韩可孤顾不得许多了,他仍然一如萧理在时那般,我行我素的干下去,无非在关键时候利用自己的高官阶位进行压制,总之不求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与心。

正文第一百一十一节

更新时间:3-180:58:21本章字数:2155

<乱世银值最轻,金贵的还是糊**命的米粮,虽然云内州目前尚未受到金兵的骚扰,但长期处于战火边缘,人心惶惶之下人民不由都生出储粮备荒的念头。

耶律奉入主州刺史不久,街面上边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抢粮风潮。由于米商屯集,又有难民不断涌入,连日粮市行情的极度不稳,粮食危机便在有心人的传播下,在民众中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。民以食为天,吃饭活命是人人不得不关心的事情,最初还是集众跪倒刺史衙门前磕头求粮,可久了见大老爷置之不理,还一味派差役轰撵,便群情汹涌,激化起矛盾,相拥到各个米栈粮行行砸抢之事。耶律奉几度镇压无济于事,最后不得不求救于韩可孤的垦兵团出面才算得到解决。

本来耶律奉主刺史衙门,管一州行政、司法。“掌律、令、格、式,鞫狱定刑,督捕盗贼,纠逖奸非之事,以究其情伪而制其法。赦从重而罚从轻。使人知所避而迁善远罪”。这次事件的后期处理正应该由他主持,但韩可孤考虑到此次事件耶律奉有处置失调之责,其能力不足以压制事态的蔓延,若再出现不当很可能扩散全州一发不可收拾。为了防患未然,他断然命令麾下府兵进行镇压,把几个挑头闹事的小民都砍了首级悬于城门示众。

血淋淋的人头高挂城头旗杆之上,对于城中的百姓很具震撼,耶律刺史本来就是朝廷派下来约束韩可孤的,此时见他暨越权利,擅自做出主张,顿时觉得失了颜面,便写出正式公函过来,严正抗议韩可孤独断专行、超权行事,干扰了刺史衙门正常履职。

韩可孤本来就对耶律奉不甚感冒,又见他来到职上这些日子没有丝毫建树,只一味摆谱官老爷的威风,才酿成这么一场波澜来,更加看不上眼,索性对指责置之不理,只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。

某日,韩可孤在李长风的陪同下去李新的垦兵团视察,见农田茁